第11节(3/4)
?那他成啥人了。
文强先去县里的废品收购站,花十块钱一辆的价格,买了三辆破自行车,又花了二十块钱,买了一些钢条,一车拉加来,到砖瓦厂,那边有电焊的设备,他也混得熟,跟大师傅一起,把那三辆自行车切分、重组,又用钢条焊接出车身,在厂里随便找了十几块木板做成车板,三轮车就改造好了,总共只花了五十块钱,外加请厂里的大师傅吃了一顿饭,花了三块。买个新车得三百多,这种组装的就是看着破,实际用着并不差,还能省下好多钱。
雪雁要把钱给文强,他是死活都不要,还跟雪雁甩了脸子,都急眼了。没办法,就只能以后再说。
文强忙活帮她改车的时候,雪雁在家也没闲着,到公销社买了二十个鸡蛋,三分钱一个,花了六毛,又花了一块钱,买了一包牛皮纸包着能有二两重的最低等的茶叶。再加上两毛钱的花椒大料,和三毛钱一瓶的生抽。还到卫生所的买了五毛钱的陈皮。镇上只能凑出来这些调料了。总共花了两块六毛钱。
回到家就着炉子上的火,就把鸡蛋煮了。茶叶和生抽用了三分之一,其它的料都用掉了。心里算了一下,再把煤钱加上,这一锅,差不多两块钱的成本。卖八分钱一个,一毛五俩的话,这一锅茶叶蛋差不多能挣一块钱。也还行。
煮茶叶蛋的汤不用总换,可以一直煮,隔几天往里加新料就可以。并且,要做买卖的话,一锅料肯定不会只煮二十个鸡蛋的,这是在家里试吃。正式卖的话,一个大号的煮锅,两百个是能放得下的。按五块钱的料算,一锅能挣差不多二十。这生意,可以做的。
因着雪雁煮了茶叶蛋试味,家里的晚餐就煮了大碴子粥,丁大家一家也过来了。大碴子粥不值钱,鸡蛋是雪雁出的,孙兰英还是愿意招待大哥一家的。试吃的结果很不错,家里人都觉得好吃,特别是几个孩子,都没吃够。雪雁就交待孙兰英,那汤还能接着用,放上新鸡蛋就能煮,这大冬天的,晚上锅放外面就能冻上,也不怕汤坏掉,隔三差五的还能给孩子们解解馋。话虽然是对孙兰英说的,但是最终买鸡蛋肯定还是得老两口或是文强买,她是舍不得的。
“还真别说,这味儿是挺好的。就是贵了点儿,能卖得出去吗?啥人能舍得一顿饭花两三毛钱啊?”丁大嫂对茶叶蛋的味道很认可,就是觉得卖八分钱一个,价格太贵了点儿。这玩意儿不能空口儿吃,至少得加上一碗粥吧?那可就二毛多了。这才是顿饭。一个月就得五六块钱呢,太侈奢了。
“做买卖的人来钱快,也不差这三两毛的。那说,谁也不能天天吃,偶尔改善一下。咱们就是做个量,批发人多,再加上火车站,人流量也大,一天有五六十个人买,就把我成全了。”几千上万的人流量,五六十个客还能没有吗?
“不行还能去医院门口卖,住院的病人得吃好点儿吧?买两个鸡蛋也不过份。”
一听雪雁这么说,家里人也就没再说什么。口说无凭,再怎么计划,那都是计划,只有实际操作了,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。
三轮车两天就改好了,雪雁净身出户,除了仨孩子,啥行李也没有,孩子都是要留在家里让老太太帮着看的。所以,文强骑着三轮车送他姐,就带了一个大号煮锅、一床被褥还有这两天他从下面屯子里走上来的五百鸡蛋,其它什么都没有。
雪雁租的房子在胡同里第三家,就在光复路后身的东三条巷子里。是最标准的那种城市民居,一个百十平的院子,当街是门房,中间隔着二三十平的小院儿,后面是主屋。前门房比主屋少一个走廊的面积,进门左侧是三四个平米的厨房,右手边是个五六平米的单间,再往里一道门是十几个平米的卧室,一半是炕,连着厨房的灶,另一半就算是厅了。总共二十平不到的面积,一个月八块钱租金。
房东是一对老夫妻,男人姓张,雪雁就叫张叔张婶,五十来岁的样子,慈眉善目的,张婶没工作是家庭主妇,张叔在批发市场帮人搬货。日子并不宽裕,家里三个闺女都结婚了,房子空下来,租出去,也能补贴一个月的菜钱。
文强里里外外的看了,还买了两斤猪头肉,晚上以温居的名义请了张叔张婶一起吃的饭,聊了不少。没看出什么毛病来,临走又到市场里给他姐把米面油都买回来,又买了一车的煤球,说好了过几天鸡蛋收够了就再来送。也是说给房东老两口听的。
剩下雪雁自己了,先到批发市场买调料,又订了一个能放在三轮车上的炉子,回到出租屋先把鸡蛋煮到锅里,就开始收拾房间。屋子里空空当当的,什么都没有。打扫起来也方便。都收合干净了,早早就睡下。
第二天一大早五点钟就起床,给自己熬了粥,到市场把炉子取回来。煤点上,煮锅放上,就能出摊了。因着炉子不是现成的,早市错过了,批发市场就不用去了,雪雁直接往火车站走。在站门口卖烤地瓜烤土豆的摊子边儿上找了个位置,把三轮车固定住,煮锅盖子打开,让茶叶蛋的香味儿飘出去吸引顾客。
这就算是开始营业了。
第18章
“这闺女, 你那鸡蛋咋煮的呀?可真香。”
旁边卖烤地瓜的大妈跟雪雁聊天。她早上六点
文强先去县里的废品收购站,花十块钱一辆的价格,买了三辆破自行车,又花了二十块钱,买了一些钢条,一车拉加来,到砖瓦厂,那边有电焊的设备,他也混得熟,跟大师傅一起,把那三辆自行车切分、重组,又用钢条焊接出车身,在厂里随便找了十几块木板做成车板,三轮车就改造好了,总共只花了五十块钱,外加请厂里的大师傅吃了一顿饭,花了三块。买个新车得三百多,这种组装的就是看着破,实际用着并不差,还能省下好多钱。
雪雁要把钱给文强,他是死活都不要,还跟雪雁甩了脸子,都急眼了。没办法,就只能以后再说。
文强忙活帮她改车的时候,雪雁在家也没闲着,到公销社买了二十个鸡蛋,三分钱一个,花了六毛,又花了一块钱,买了一包牛皮纸包着能有二两重的最低等的茶叶。再加上两毛钱的花椒大料,和三毛钱一瓶的生抽。还到卫生所的买了五毛钱的陈皮。镇上只能凑出来这些调料了。总共花了两块六毛钱。
回到家就着炉子上的火,就把鸡蛋煮了。茶叶和生抽用了三分之一,其它的料都用掉了。心里算了一下,再把煤钱加上,这一锅,差不多两块钱的成本。卖八分钱一个,一毛五俩的话,这一锅茶叶蛋差不多能挣一块钱。也还行。
煮茶叶蛋的汤不用总换,可以一直煮,隔几天往里加新料就可以。并且,要做买卖的话,一锅料肯定不会只煮二十个鸡蛋的,这是在家里试吃。正式卖的话,一个大号的煮锅,两百个是能放得下的。按五块钱的料算,一锅能挣差不多二十。这生意,可以做的。
因着雪雁煮了茶叶蛋试味,家里的晚餐就煮了大碴子粥,丁大家一家也过来了。大碴子粥不值钱,鸡蛋是雪雁出的,孙兰英还是愿意招待大哥一家的。试吃的结果很不错,家里人都觉得好吃,特别是几个孩子,都没吃够。雪雁就交待孙兰英,那汤还能接着用,放上新鸡蛋就能煮,这大冬天的,晚上锅放外面就能冻上,也不怕汤坏掉,隔三差五的还能给孩子们解解馋。话虽然是对孙兰英说的,但是最终买鸡蛋肯定还是得老两口或是文强买,她是舍不得的。
“还真别说,这味儿是挺好的。就是贵了点儿,能卖得出去吗?啥人能舍得一顿饭花两三毛钱啊?”丁大嫂对茶叶蛋的味道很认可,就是觉得卖八分钱一个,价格太贵了点儿。这玩意儿不能空口儿吃,至少得加上一碗粥吧?那可就二毛多了。这才是顿饭。一个月就得五六块钱呢,太侈奢了。
“做买卖的人来钱快,也不差这三两毛的。那说,谁也不能天天吃,偶尔改善一下。咱们就是做个量,批发人多,再加上火车站,人流量也大,一天有五六十个人买,就把我成全了。”几千上万的人流量,五六十个客还能没有吗?
“不行还能去医院门口卖,住院的病人得吃好点儿吧?买两个鸡蛋也不过份。”
一听雪雁这么说,家里人也就没再说什么。口说无凭,再怎么计划,那都是计划,只有实际操作了,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。
三轮车两天就改好了,雪雁净身出户,除了仨孩子,啥行李也没有,孩子都是要留在家里让老太太帮着看的。所以,文强骑着三轮车送他姐,就带了一个大号煮锅、一床被褥还有这两天他从下面屯子里走上来的五百鸡蛋,其它什么都没有。
雪雁租的房子在胡同里第三家,就在光复路后身的东三条巷子里。是最标准的那种城市民居,一个百十平的院子,当街是门房,中间隔着二三十平的小院儿,后面是主屋。前门房比主屋少一个走廊的面积,进门左侧是三四个平米的厨房,右手边是个五六平米的单间,再往里一道门是十几个平米的卧室,一半是炕,连着厨房的灶,另一半就算是厅了。总共二十平不到的面积,一个月八块钱租金。
房东是一对老夫妻,男人姓张,雪雁就叫张叔张婶,五十来岁的样子,慈眉善目的,张婶没工作是家庭主妇,张叔在批发市场帮人搬货。日子并不宽裕,家里三个闺女都结婚了,房子空下来,租出去,也能补贴一个月的菜钱。
文强里里外外的看了,还买了两斤猪头肉,晚上以温居的名义请了张叔张婶一起吃的饭,聊了不少。没看出什么毛病来,临走又到市场里给他姐把米面油都买回来,又买了一车的煤球,说好了过几天鸡蛋收够了就再来送。也是说给房东老两口听的。
剩下雪雁自己了,先到批发市场买调料,又订了一个能放在三轮车上的炉子,回到出租屋先把鸡蛋煮到锅里,就开始收拾房间。屋子里空空当当的,什么都没有。打扫起来也方便。都收合干净了,早早就睡下。
第二天一大早五点钟就起床,给自己熬了粥,到市场把炉子取回来。煤点上,煮锅放上,就能出摊了。因着炉子不是现成的,早市错过了,批发市场就不用去了,雪雁直接往火车站走。在站门口卖烤地瓜烤土豆的摊子边儿上找了个位置,把三轮车固定住,煮锅盖子打开,让茶叶蛋的香味儿飘出去吸引顾客。
这就算是开始营业了。
第18章
“这闺女, 你那鸡蛋咋煮的呀?可真香。”
旁边卖烤地瓜的大妈跟雪雁聊天。她早上六点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