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节(4/6)
找人呢,就把店租在农大附近,钱多多读研究生了,能帮着他们看店。还能从榛县给他们发食材,再雇上一个炒料的大厨,两个洗菜分菜的帮厨就行。其他的工作人员全是大学里的工读生。生意也不错。
有这些事情调着,孩子们到是都不怎么玩儿了。除了学习,就是惦记着生意。
雪雁怕影响他们学习,还给下了令,谁的成绩要是下降了,立马把生意收缴。她的威信还是有的,她能一句话让他们变成有钱人,当然也能给收回去了。孩子们知道她向来说话算数,都不敢放松学习。就怕成绩真掉了,就不能当老板了。都在兴头上呢,谁也不想掉队啊。
连小言,向来学习困难户,都知道自己找老师补课了。这可是从小到大,都没有过的事儿。谁让这熊孩子倒霉呢,雪雁给立规矩之前的期中考试,他班上一直倒第二的男生因为生病少考了一科,他这万年老么成了倒第二了。为了不掉到倒第一,只能努力了。人家别的孩子,是要综合着看的,要么名次,要么成绩,只要有一样不掉的就行,就他不行。给孩子愁得呀,到学校把人家倒第一那孩子给堵了,要打人家。那老么能是啥文明人儿不?俩人就上演了全武行,成了死对头。那孩子也是生气,就跟他飙上了。看他学习了,人家也努力了。结果下一次考试,俩孩子都往前考了好几名,家长是高兴了。小言差点儿呕死。
第60章
日子平静又安稳的过着, 长辈有长辈的忙法儿,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热血,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。
九七年就这么静静的来到了。
说是静, 那是对于家庭生活而言的,家里没有什么变故,老人身体健康,孩子学习成绩稳定,主人们呢,也还身体健康,事业稳步的发展, 都挺好的。
可出了小家, 那还真一点儿也算不上安静。
开年就是伟人离世, 举国同悲, 各种纪念活动。孩子们感受可能还要差一点, 大人们真的是, 百感交集。特别是对于丁家来说,要是没有那位老人,没有改革开放,丁家可能还在兴隆镇住着, 丁大哥做着小领导, 每天为解决农民们的温饱奔忙。文强可能还在种地,为了块儿八毛的酒钱,两口子吵吵嚷嚷。雪雁就更不用说了, 没准儿还在李家当牛做马呢。
丁老爹丁老娘老两口好几天没出去溜弯儿,在家里对着电视,好好的哭了几场。他们那一辈儿,经过的事情更多, 感触更深。日子过得越是好,感恩之心越是重。孩子们不能理解,为什么姥姥姥爷哭得那么真情实感。道理都懂,但是真没办法感同身受吧。在家里感伤了几天再出门,约着王家的老爷子老太太还有胡大姨老两口,儿女怕这么着生病啊,就给老几位打包送到海南岛旅游去了。结果这几位一到了一起,那就更有共同语言了,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嘛,就是王家的老两口,年轻的时候那也是苦出身的。不会有什么阶层高低的偏见。到了一起,那个忆苦思甜的劲儿上来了。聊透了,心情倒是也平静了。回头儿都感慨好日子来的不易,一个个的给家里儿女打电话,让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,别浪,别得瑟。一定要遵纪守法什么的。
雪雁文强这样儿的还好点儿,毕竟也还算年轻。又都是家里排行小的。让爹妈训两句也没什么。罗成那就更是了,胡大姨到现在那就是说张口骂就骂的,他也只会傻笑的听着。
可像是丁大哥,王领导那样儿的,你说尴尬不尴尬吧!出门好歹也都算是一方诸侯了,让爹妈打电话劈头盖脸的一顿教育,不知道的,还以为他们犯了啥错误了呢!对了,王领导又升了,回京城了,升到计划委的副职,就是后来特别特别牛的那个某部的前身那个地方,正经的副部|级了。还手握大权,主管能源的。这会儿吧,能源还不是那么重要,汽油才几毛钱一升,煤啥的也还不值什么钱,八十块钱就一吨。但是前景好啊。别人不知道,雪雁可是再清楚不过的。
这些吧,也都还行,当是哄着老人高兴了,老小孩儿嘛。可像是王领导的几个哥哥姐姐,那就是真尴尬了。说起来,王领导是老两口老来得子。建国前的时候,老两口最早是做地下工作的,在大上海住过六七年,生了四个孩子,三男一女,那时候两口子也都才二十出头。临建国前两人才回了后方,然后老爷子带兵上前线打仗去了,老太太自己在后方,孩子在保育院。后来老年子又去朝国那边儿打仗,等回来稳定的时候,两口子都四十多了。谁也没想到会再有孩子。怀上的时候,老太太肯本就没往那方面想,还以为到了更年期绝经了呢。结果肚子大到五六个月,同办公室的女同事越发觉得不是发福的事儿了,才提醒着去医院。一检查,得,快六个月了。就这么生下来的王领导。正儿八经的老来得子。生下来没两年,就赶了运动了,跟着老两口也是从小苦过来的。那时候,他几个哥哥姐姐都二十多,成家了。算起来,还是哥哥姐姐们各自想办法往农场邮粮食邮奶粉的养活的王领导。
这会儿爹妈八十多了想起来教育孩子了,教训完小的,也没忘了大的,可你说那几个大的,都到了退休年纪了。那二儿子,还是纪委的大领导,正开会呢,让亲爹打电话一顿教育,据说,当时在
有这些事情调着,孩子们到是都不怎么玩儿了。除了学习,就是惦记着生意。
雪雁怕影响他们学习,还给下了令,谁的成绩要是下降了,立马把生意收缴。她的威信还是有的,她能一句话让他们变成有钱人,当然也能给收回去了。孩子们知道她向来说话算数,都不敢放松学习。就怕成绩真掉了,就不能当老板了。都在兴头上呢,谁也不想掉队啊。
连小言,向来学习困难户,都知道自己找老师补课了。这可是从小到大,都没有过的事儿。谁让这熊孩子倒霉呢,雪雁给立规矩之前的期中考试,他班上一直倒第二的男生因为生病少考了一科,他这万年老么成了倒第二了。为了不掉到倒第一,只能努力了。人家别的孩子,是要综合着看的,要么名次,要么成绩,只要有一样不掉的就行,就他不行。给孩子愁得呀,到学校把人家倒第一那孩子给堵了,要打人家。那老么能是啥文明人儿不?俩人就上演了全武行,成了死对头。那孩子也是生气,就跟他飙上了。看他学习了,人家也努力了。结果下一次考试,俩孩子都往前考了好几名,家长是高兴了。小言差点儿呕死。
第60章
日子平静又安稳的过着, 长辈有长辈的忙法儿,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热血,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。
九七年就这么静静的来到了。
说是静, 那是对于家庭生活而言的,家里没有什么变故,老人身体健康,孩子学习成绩稳定,主人们呢,也还身体健康,事业稳步的发展, 都挺好的。
可出了小家, 那还真一点儿也算不上安静。
开年就是伟人离世, 举国同悲, 各种纪念活动。孩子们感受可能还要差一点, 大人们真的是, 百感交集。特别是对于丁家来说,要是没有那位老人,没有改革开放,丁家可能还在兴隆镇住着, 丁大哥做着小领导, 每天为解决农民们的温饱奔忙。文强可能还在种地,为了块儿八毛的酒钱,两口子吵吵嚷嚷。雪雁就更不用说了, 没准儿还在李家当牛做马呢。
丁老爹丁老娘老两口好几天没出去溜弯儿,在家里对着电视,好好的哭了几场。他们那一辈儿,经过的事情更多, 感触更深。日子过得越是好,感恩之心越是重。孩子们不能理解,为什么姥姥姥爷哭得那么真情实感。道理都懂,但是真没办法感同身受吧。在家里感伤了几天再出门,约着王家的老爷子老太太还有胡大姨老两口,儿女怕这么着生病啊,就给老几位打包送到海南岛旅游去了。结果这几位一到了一起,那就更有共同语言了,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嘛,就是王家的老两口,年轻的时候那也是苦出身的。不会有什么阶层高低的偏见。到了一起,那个忆苦思甜的劲儿上来了。聊透了,心情倒是也平静了。回头儿都感慨好日子来的不易,一个个的给家里儿女打电话,让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,别浪,别得瑟。一定要遵纪守法什么的。
雪雁文强这样儿的还好点儿,毕竟也还算年轻。又都是家里排行小的。让爹妈训两句也没什么。罗成那就更是了,胡大姨到现在那就是说张口骂就骂的,他也只会傻笑的听着。
可像是丁大哥,王领导那样儿的,你说尴尬不尴尬吧!出门好歹也都算是一方诸侯了,让爹妈打电话劈头盖脸的一顿教育,不知道的,还以为他们犯了啥错误了呢!对了,王领导又升了,回京城了,升到计划委的副职,就是后来特别特别牛的那个某部的前身那个地方,正经的副部|级了。还手握大权,主管能源的。这会儿吧,能源还不是那么重要,汽油才几毛钱一升,煤啥的也还不值什么钱,八十块钱就一吨。但是前景好啊。别人不知道,雪雁可是再清楚不过的。
这些吧,也都还行,当是哄着老人高兴了,老小孩儿嘛。可像是王领导的几个哥哥姐姐,那就是真尴尬了。说起来,王领导是老两口老来得子。建国前的时候,老两口最早是做地下工作的,在大上海住过六七年,生了四个孩子,三男一女,那时候两口子也都才二十出头。临建国前两人才回了后方,然后老爷子带兵上前线打仗去了,老太太自己在后方,孩子在保育院。后来老年子又去朝国那边儿打仗,等回来稳定的时候,两口子都四十多了。谁也没想到会再有孩子。怀上的时候,老太太肯本就没往那方面想,还以为到了更年期绝经了呢。结果肚子大到五六个月,同办公室的女同事越发觉得不是发福的事儿了,才提醒着去医院。一检查,得,快六个月了。就这么生下来的王领导。正儿八经的老来得子。生下来没两年,就赶了运动了,跟着老两口也是从小苦过来的。那时候,他几个哥哥姐姐都二十多,成家了。算起来,还是哥哥姐姐们各自想办法往农场邮粮食邮奶粉的养活的王领导。
这会儿爹妈八十多了想起来教育孩子了,教训完小的,也没忘了大的,可你说那几个大的,都到了退休年纪了。那二儿子,还是纪委的大领导,正开会呢,让亲爹打电话一顿教育,据说,当时在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