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3章 人赃俱获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从茶馆出来,梁惠凯随便找了一个摊位,用十块钱买了一个白瓷净水瓶返了回去。到了茶馆前,正好穆雷从车上下来,一脸诧异的问道: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不会连这个都不认识吧?”梁惠凯涩涩一笑说:“骗人的!真的在车里,我拿来您帮着鉴定一下。”
    等着梁惠凯拿上玉壶春瓶,两人一起进了茶馆。穆雷围着脸盆端详了一阵儿,点点头说道:“是件好东西,简洁明快,规整大方,底部装饰有两条龙纹,这叫龙洗,古人的盥洗用具。”那人马屁拍的溜:“您是真专家,说的话也专业,我都不知道这叫龙洗,包括‘盥洗’一词,我也是第一次听说。”
    穆雷淡淡一笑说:“不过,你的胆子也够大的,这要是被文物部门发现,或者被举报,肯定让你上缴。”那人打个哈哈说:“要不我打游击呢!”穆雷问:“打算多少钱出手?”那人说:“我和这位小老板已经说过了,一百万。”穆雷摇摇头:“太高了!”
    那人说:“我这可是自动洗脸盆,古代的高科技产品。”穆雷一乐:“什么高科技?无非是利用了共振的原理而已。要说一百万真不多,但是你也知道,贵重的青铜器是无法正规交易的,要上拍必须要出具完整的收藏记录和合法来源的证明,拍卖公司审核后还要交给文物局进行审核,而且审核比较严格,对不?”
    那人说:“但是对于收藏家来讲,这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。”穆雷说:“话是这么说,但是纯收藏的人有几个?如果只进不出,需要多大的财力才能支撑?所以,最终古玩还是要体现在它的价值上。”那人问:“您打算多少钱收?”穆雷说:“三十万!”那人连连摇头:“三十万太少,不可能。”
    穆雷说:“我不是和你讲价,因为我买的意愿不大,毕竟收藏青铜器是有风险的。若不是看它还算精美,我根本不冒这个风险,万一被文物部门盯上,我也就成了同行们眼中的笑话了!所以,再多一分钱咱们只能无缘了。”那人说:“我给你降个五万十万的还行,三十万太没谱了。”
    穆雷说:“我买卖东西不喜欢讲价,只有符合我的预期才成交。”那人说:“看来咱们无缘了!”“以后有好东西咱们再联系。”穆雷笑笑不再理他,拿起梁惠凯的黑釉玉壶春瓶看了起来。那人走也不是,不走也不是,问梁惠凯:“老板,你收吗?”
    梁惠凯先前不收,是不敢确定,只要是真的他还真有心思买。不过,穆雷一刀砍下来一多半,自己再买那算什么?说道:“我买古玩存粹是为了挣钱,你没有传承有序的证明,我更不敢买了,不能砸在手里呀。”那人只好说道:“那好吧,咱们有缘再见。”梁惠凯说:“您慢走!我们再坐一会儿。”
    那人走后,梁惠凯说:“叔,我看不像是生坑的,是不是挺可惜的?”穆雷说:“不管他是怎么得来的,总归是来路不明,上不得台面。店铺里他不敢去,里边有监控,担心被人唱了双簧,所以只能四处游荡。几十万的东西说贵不贵,但也不是小数,吃不准的人又不敢买,所以他很难出手。因此,我断他还会在外边等着咱们!”
    梁惠凯大为佩服,说道:“还是您经验丰富。”穆雷说:“这就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。我断他找不到好的买家,但也没准人家出去就卖了呢!不过,有句话叫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,我说的也是实情,毕竟有风险,所以咱们不能给的太多。你这个玉壶春瓶怎么得来的?又买一个假的是什么意思?”
    和穆雷自然不用隐瞒,梁惠凯把捡漏的过程和自己的打算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。穆雷说点点头说:“小心无大错!做人再有本事,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,才能驶得万年船。”梁惠凯说:“是,癞蛤蟆跳到脚面上,不咬人膈应人。”
    穆雷忽地叹道:“我是不是有点懒了?这两年很少捡大漏了!”梁惠凯说:“现在的人都学精了,真要抱着捡漏的心思去找,反而不容易有收获。像我这样搂草打兔子,卖家往往容易忽视。”穆雷笑道:“有一定的道理。”
    忽然想起那方歙砚来,梁惠凯一脸尴尬的说道:“叔,我捡了一方歙砚,保存的还算完好,只是上边刻的都是篆字,不认识几个。落款中有个东字我认识,另一个大致是这么写的,您看看是什么字。”说着,往茶台上倒了一点儿水,用手指沾沾画了起来。
    还没写完,穆雷说道:“这是个‘篱’字。东篱是元代著名大戏剧家、散曲家马致远的号,字千里。马致远与关汉卿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‘元曲四大家’,被誉为‘秋思之祖’。如果是他的砚,还真是好东西。以后捡了漏别和我说了,比不过你一个半文盲让我汗颜,哈哈哈!”
    梁惠凯讪笑道:“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。”穆雷说:“是啊!古玩包罗万象,不能只凭运气。还说篆字,学习篆字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休会,叫‘写篆容易识篆难’,初学者更是见篆生畏。不过,篆书虽属于古文字,但它是现代汉字的源头,并不是孤立而存在,而是和现代汉字—脉相承的。天下无难事,只要有心人,凡事都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,只要用心钻研还是能够掌握的。建议你回头去买一本《篆法百诀歌》,多看多背,慢慢的就会谙熟它自有的规律。”
  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